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跟团游推荐 跟团游推荐

上海中山公园整修_上海中山公园整修工程

佚名 2024-05-10 人已围观

简介上海中山公园整修_上海中山公园整修工程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上海中山公园整修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上海中山公园整修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来说说。1.上海动物园的历史沿革2.上海中山公园要门票吗上海动物园的历史沿革上海动物园园址原为高尔夫球场。据该场几个老工人的回忆,约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国侨民

上海中山公园整修_上海中山公园整修工程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上海中山公园整修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上海中山公园整修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来说说。

1.上海动物园的历史沿革

2.上海中山公园要门票吗

上海中山公园整修_上海中山公园整修工程

上海动物园的历史沿革

       上海动物园园址原为高尔夫球场。据该场几个老工人的回忆,约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国侨民在此开设老裕泰马房,占地20余亩(1.33公顷),宣统年间(1909—1911年)扩大到约100亩(6.67公顷)。民国3年(1914年),太古洋行、怡和洋行、汇丰银行等8家英商购买了这块土地,民国5年成立高尔夫球场俱乐部(又名虹桥杓球俱乐部球场)。用地扩展至约150亩(10公顷),民国19年增至417亩(27.8公顷)。

       195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通告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献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头大象交给上海饲养展出。于是把西郊公园建设为动物园的设想提上议事日程。7月,市工务局派出以园场管理处副处长程绪珂为首的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和动物园管理人员到北京动物园学习,并约请在京的莫斯科动物园主任萨斯诺夫斯基商议建园规划及有关事宜。8月,萨斯诺夫斯基与莫斯科动物园兽医主任丽安德诺娃来沪,协助踏勘了西郊公园、龙华苗圃、华泾长桥镇等三地,最后决定将西郊公园扩建为动物园。规划中的动物园将展览、生产、科研、科普合为一体,总面积为2000亩(133.33公顷)。动物园建设采取全面规划、分期建设的方针,在动物园未建成前,原文化休息公园保留,但不再建造新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设施。

       1953年3月20日,外交部批准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处关于收回新泾区高尔夫球场的报告。同年6月12日,市外事处与市工务局、市房地产管理局、市劳动局、市总工会新泾区办事处会商收回虹桥高尔夫球场的有关事宜。同年7月,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在依法收回高尔夫球场土地的同时,以1.7万元收购该处的建筑及其他设施。同年10月,市政建设委员会决定在此地辟建一座文化休息公园。建园工程由园场管理处造园科徐景猷负责总体规划,1953年10月由该处负责组织施工,至次年5月已完成绿化种植、道路、上下水道、照明及其他配套工程,建成竹结构大门、五曲长廊、八角环廊、双檐气楼、六角亭、小方亭等建筑,还辟建了溜冰场、儿童园等。投资额85.33万元。1954年5月25日,面积为421亩(28.07公顷)的公园对外开放,定名西郊公园。开放头十天,日游人量高达3—15万人次,园外交通堵塞,园内花木损坏,遂于6月5日紧急决定暂停开放。在此期间,市工务局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在园东南建12米宽园门和8米宽木桥各一座;园外增辟面积21亩(1.4公顷)的非机动车停车场一处;对售票办法、交通管理、饮食供应、园内设施作适当改进。公园于6月21日重新开放。

       1954年12月,经过“反浪费”批判后,公园规划面积压缩,最后决定在原有421亩土地的基础上再征用西郊公园北部的土地373亩共754亩(50.27公顷),由造园科吴振千负责总体规划,参加设计的主要人员虞颂华、顾正、徐景猷、洪伟烈、严德庆等以及华东建筑设计院和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随即动工建设。动物笼舍建筑面积为1857平方米,除象房为钢筋混凝土建筑外,其余均属简易设施。1955年夏,市园场管理处把中山公园动物园和复兴公园动物园的部分动物转移到西郊公园展出。

       在兴建动物园的同时,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派西郊公园副主任陈克立率领6名技术、饲养人员去云南西双版纳接运大象。当时西南地区不仅不通铁路,不少地方甚至无公路,接运人员克服生活、语言、运输等种种困难,历时7个多月,于1955年6月12日把大象安全运抵上海。在此期间,接运人员同时在云南、贵州等地收集到猴、虎、熊、金猫、马鹿、红狼、娃娃鱼等动物20余种,并与大象一起运回上海。7月9日,取名为“南娇”的大象正式展出。是年,西郊公园展出动物共31种46只,展出面积约4万平方米。

       1955年春夏之交,北京报刊以三里河办公楼、友谊宾馆为重点,批判建筑设计的“复古主义”,并掀起了一股反浪费之风。上海报刊也以西郊公园象房为重点,批判“追求形式,不计实用,铺张浪费”的设计思想。为此,对动物园的建设规划重新审查,面积压缩为279亩(18.6万平方米),包括公园在内共为645亩(43万平方米)。

       1956年春末夏初,中国科学院建议除北京已有动物园以外,上海等10个大城市也应建动物园。这一建议得到国家和省、市的一些***的支持,于是上海动物园规划面积又改为990亩(66公顷),原文化休息公园不再保留,把全园作为一个完整的动物园重新布局,笼舍按照动物进化的规律,由低等到高等依次分区设置,并使之与参观路线相一致。1956—1957年间,拆除了大部分简易笼舍,新建大游禽池、涉禽池、鸣禽笼、猛禽笼、犬科笼、小杂食兽笼、狮虎房、熊山、猴山。1959年3月续征土地319亩(21.27公顷),公园面积扩大至1055.7亩(70.38公顷)。是年在园中建成天鹅湖、狮虎山、熊猫岭、野牛山、鹿苑和百花厅,初步形成大型综合性动物园的面貌。

       1960年后,陆续兴建长颈鹿馆、海狮池、雉鸡园、小兽笼。1970年后又建斑马房、金鱼廊、鸣禽馆、企鹅房、鸵鸟房、猩猩馆、河马馆、袋鼠房。1978年,在哈密路中新泾另辟面积为3.7万平方米的动物繁殖场。1980年以后,建犀牛房、小兽园、扩建长颈鹿馆等。到1989年,动物笼舍建筑面积已达1.14多万平方米。鉴于早期建造的笼舍大多陈旧破损,是年经市建设委员会批准进行较大规模的改建。局部改建工程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梁友松等负责规划参加设计的有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章明、上海市园林设计院章怡维、胡宏等,上海市园林工程公司负责施工,至1994年已新建、改建灵长一馆、二馆、三馆、猕猴山、海兽区、两栖爬虫馆、狮虎山、中型猛兽笼舍、大猩猩馆、食草区、进入式鸟园、热带鸟馆以及小吃部、摄影部等生活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共1.28万平方米,投资3942万元。

       大事年纪

       1900年驻沪英国一侨民在现动物园的范围内,开设了“裕泰马房”,占地1.3公顷(20余亩)。

       1914年太古洋行、汇丰银行等8家英商购下“裕泰马房”,于1916年改建成为“高尔夫球场俱乐部”。

       1953年3月20日,外交部批准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处关于收回高尔夫球场的报告。9月,上海市政府决定在原球场的基础上,规划辟建文化公园。

       1954年5月25日,为纪念上海解放五周年,定名“西郊公园”,作为文化休闲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当时投资85.33万元,建成竹结构大门、溜冰场、儿童园等一系列园内设施。西郊公园的开园,轰动上海。开放仅十天,日游人量高达3—15万人次,园内花木损失较大、园外交通堵塞。经市政府同意,公园停止开放15天,进行整修。修整开园后,以日限4万张门票控制游客量。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通告上海市政府,将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献给毛主席的一头大象交给上海饲养展出。8月,上海市政府决定将西郊公园扩建为动物园。12月,7名科技、饲养人员去云南西双版纳,于1955年6月把大象“南娇”运回上海。

       1955年5月,象宫等一批最早的动物笼舍建成,面积为1857平方米。7月9日,动物展区正式对外开放。展出大象、虎、熊、猴、鹿等动物31种46只,展出面积4公顷。公园总面积为43公顷(645亩),门票5分/人。

       1956年—1958年简易笼舍被拆除。新建了狮虎房、犬科笼、熊山、猴山、鸣禽和猛禽笼等,动物展区扩展到全园。

       1959年为庆祝建国10周年、建园5周年,开挖了天鹅湖、建成了狮虎山、熊猫岭、鹿苑和百花厅。公园面积扩大到70公顷(1055亩),初步形成了大型综合动物园的面貌。东北虎首次繁殖。

       1960—1963年国家遭受三年困难时期,物质极端匮乏。全园职工为了保证动物饲料的供应,积极贯彻“穷、勤、巧”的三字方针,利用社会和园内一切可利用资源,保证193种1807头(只)动物正常生长。

       1964年5月,复兴公园、中山公园附设动物园并入西郊公园。正式成立动物医院。华南虎、金丝猴、黑叶猴繁殖成功。

       1965年大熊猫首次繁殖。

       1966—1970年组织科技、饲养人员去云南、四川等地进行野外考察和种类收集。

       1971年10月,从云南省西双版纳获一头幼年(7岁)野生母象“版纳”。

       1972—1976年公园大门完成改建,新建的长颈鹿馆、斑马房、袋鼠房、鸣禽馆和猩猩馆,建设了独立的动物繁殖场。

       1974年7—8月,与日本横滨动物园互赠动物(灰鹤、藏酋猴各1对交换日本花鹿、企鹅各1对)。这是上海动物园首次进行的国际间动物交换活动。

       1977年云豹、加洲海狮、白唇鹿等动物繁殖。

       1978年亚洲象、袋鼠首次繁殖成功。

       1980年1月1日,上海西郊公园正式改名为上海动物园。展出动物308种(含亚种),4005头(只)。11月,黑猩猩首次繁殖成功。

       1982年1月和11月,两批饲养技术人员赴西藏进行野外考察。收集到羚牛、红斑羚、红腹角雉等动物。7月15日,《扬子鳄繁殖研究》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8月23日,大熊猫“白梅”产仔1只。大熊猫首次繁殖成功。

       1984年5月24日,举办大型座谈会、园史展览,纪念建园三十周年。5月,东方白鹳在国际上首次人工繁殖成功。

       1985年南美貘、红斑羚、白鹮在国内首次繁殖成功。

       1986年英国皇家鹿苑赠送两只麋鹿(四不像)给我园;“珍稀野生动物寄生虫的调查和防治研究”获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年6月4日,25种动物去中国福利会,为残疾儿童展出。

       1988年10月,南美野牛首次繁殖成功。

       1989年11月,动物档案电脑信息化鉴定会。

       1990年4月,市政府、市建委和局领导来园研究“上海动物园三年发展规划”。5月,松鼠猴首次繁殖成功。

       1991年9月,通过“上海动物园改建计划任务书”。

       1992年4月新建海兽馆,6月灵长动物二馆竣工开放。7月,上海动物园社会认养野生动物活动首发式,并开始了“动物园之友”系列活动。

       1993年4月25日,首次“动物园之友”联谊会召开,40多家媒体及有关单位参加。9月30日至10月2日,举办“首届保护野生动物联谊会暨虎啸中秋、国庆之夜游园会”。12月,鹿特丹动物园赠送的大猩猩在沪展出。

       1994年3月,总经费3000万元的“上海动物园改建计划”基本完成,灵长馆、大猩猩馆、两栖爬行馆、科教馆等对外开放。4月12日,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乔治·勃普赛特先生赠我园1000种蝴蝶标本。4月18日,为庆祝上海—大坂缔结友好城市20周年的纪念钟在我园落成,上海原市长黄菊和大坂市长西尾正也为钟塔揭幕。5月25日,“上海动物园建园40周年”庆典大会。

       1995年2月28日,上海和重庆动物园合作繁殖大熊猫所产的第一头属于上海的幼仔抵达上海。5月6日,小象“洱纳”产下一头仔母象,是中国动物园里第一只仔二代的亚洲象。上海动物园获得“全国十佳动物园”荣誉,饲养科荣获上海市劳模集体称号。9月22日,原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为上海动物园题写园名。10月,一对金丝猴去日本横滨动物园进行为期十年的借展和合作研究。上海动物园成为“欧洲濒危物种保护计划”(EEP)成员。

       1996年12月,一周内11只老虎发病。诊断为犬瘟热(属国内首次),经各方努力抢救,两周后病虎痊愈。

       1997年4月1日,5月,“吉象迎宾”新大门建成。上海动物园首届动物艺术节开幕。6月,斑嘴环企鹅首次繁殖成功。

       1998年4—6月,日本横滨市金沢动物园的树袋熊(考拉)首次在沪展出。

       1999年4月蝴蝶园建成,开始正式饲养展出活体昆虫。6月,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雨,动物园95%的面积被水淹,闭园三天,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全园职工防汛排涝、抢救动物,未造成大的损失。10月,巴西CBMM公司送给徐匡迪市长的一对巴西狼在上海动物园落户。这是中国首次饲养展出巴西狼。12月,上海动物园被国家科学教育委员会批准命名为“全国科学教育普及基地”,为国内第一座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的动物园。

       2000年5月,美洲豹首次繁殖成功(一胎三仔)。10月,改建园内雨污水的“3100”万元工程启动。11月,珍·古德(Dr.Jane Goodall)来园访问。动物医院被评为上海市模范集体。

       2001年3月,日本三和化学研究所赠送20只黑猩猩抵园。4月,自然生态园、动物视线无障碍展示的改建计划全面启动。12月,公园档案管理工作通过国家二级验收。

       2002年5月,“2002年上海科普教育大联展”在园举行。10月,创建为国家4A级景点。

       2003年4月7日,大熊猫“乐乐”(雄)和北京动物园的“丫丫”(雌)赴美国孟菲斯动物园进行为期十年的合作研究。4—6月,全国遭遇“非典”,游客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全园上下积极做好动物防疫和经济调整工作。7—12月,实施“管养分开”和转制改革。

       2004年2月,国内多处爆发“禽流感”,园内认真应对,确保鸟类安全。2—10月,举行庆祝建园50周年系列活动。展示动物达620种7000余头(只)。

       2008年2月17日,大猩猩“丹丹”(大名“海贝”)出生。

       2009年11月2日,“塞舌尔政府向上海世博会捐赠亚达伯拉象龟仪式”在上海动物园两栖爬行馆举行。

       2010年1月8日,四川雅安来沪的十只可爱的世博大熊猫宝宝抵达上海动物园。

       2012年5月17日凌晨,大猩猩“阿斯特拉”二度产仔。

       2012年11月14日,圭亚那引进的二趾树懒正式对外展出。

       2012年12月6日半夜,长颈鹿“珊珊”顺利产下一头身高为165cm的雄性幼仔。

上海中山公园要门票吗

       一、闵行滨江湿地公园

       建设着重突出“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的主题,以“生态”和“乔木”为主,凸现出“野趣”和“自然风貌”。充分利用苗圃的原有资源,因势利导,创造更吸引人的“城郊森林景观”的同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各项功能服务”。

       二、浦江森林公园

       与“蜗居城市”一隅的普通森林公园不同,浦江深林公园本身处于“森林的包裹”之中,树林中开出几条小路,一切“自然天成”,在上海这样的都市中颇为难得。

       三、世纪公园

       上海内环之内“最大”的公园。环境“很嗲”,空气“清新”。租一辆自行车,既能“休闲娱乐”,又能欣赏沿途“优美”的景色。“大片”的草坪上坐着“其乐融融”的一家人,“碧波荡漾”的湖水泛着小船,儿童乐园里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赏心悦目”的花草树木留住了拍客的脚步。门票“有点小贵”,遇上“主题展览”,价格还会“上浮”。

       四、静安公园

       在静安寺“逛着逛着”就走进园内,地方“不大”,处处“绿意盎然”。“两排”法国梧桐历经百年,儿童乐园算是“小亮点”,“收费”的园中园“清幽随性”,若对书法感兴趣,可以去转转。如今公园里餐馆“渐渐多起来”,歇脚、填肚子都是“不错的”。

       五、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

       地处“偏远”,倒了“几趟车”才到达,不过风景真是“值了”——黄浦江缓缓汇入长江,“波澜不惊”;湿地空气“独好”,运气“好”还能撞见不少鸟类;长栈道和休息亭做得“精巧耐看”,拍照、拗造型都有“不错”的效果。现在人气“不旺”,所以更显“幽静”。门票“挺便宜”,找个周末来逛逛吧。

       六、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地方“比较远”,开车去才“方便”。面积“超大”,“随处”可见绿色,心情“大好”。烧烤区“永远那么多人”,去晚了“可能连租借的东西都没了”;游乐区的娱乐设施“挺多”,吃完烧烤去,“一来可以轻装上阵,二来有助消化”;若是都没兴趣,就买个风筝随心放飞,感觉也“不错”。门票价格能“接受”,空闲了就想去兜兜。

       七、临江公园

       环境“得天独厚”,公园“尽头”就是“长江大堤”。看着“浩瀚”的江水,“往来”的船只,“吹吹风,晒晒太阳”,心情顿时“舒畅”起来。晚上会有很多人过来“遛狗、运动”,放“带着彩灯”的风筝,“非常漂亮”。沪淞抗战纪念馆也设在公园内,带孩子去看看“蛮有意义”。

       八、上海植物园

       园区设有“盆景园、牡丹园、蔷薇园、竹园”等十几个专类区,场地“挺大”,“鸟语花香”。展示的奇花异草“非常漂亮”,置身其中“仿佛来到花的海洋”。除了每年的“花卉展”,还经常举办各类“专项展示”,不仅“悦目”,还可以“开阔视野”。有空来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感觉像“回到大自然了一样”。

       九、长风公园

       华师大附近的“免费”公园。占地“很大”,在湖里划船“那叫一爽”,情侣搭档还“蛮有情调的”。湖边总是有“很多人在钓鱼”,草坪上个个努力“放风筝”。每年春天“定期举办的花展”,更是从小到大的“保留节目”。加上又有“海底世界和赛车馆”,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

       十、中山公园

       是“著名”的大型公园之一,以“英国式自然造园”风格为主,融“中国园林艺术”之精华,既有西式的几何规整的“大草坪”,又有中西合壁的“自然山水园、植物园、假山、鸳鸯湖”等。后花园一棵百羚悬铃木,高30米,冠幅31米,胸径近1米,为华东地区之“最”。

不要门票。

       上海中山公园,原名兆丰公园,位于上海市长宁区长宁路780号(近定西路)。作为上海最大的公园之一,中山公园是当地市民最喜欢去的公园之一。公园占地广阔,内有湖泊、花坛、草地和休闲设施,提供了一个宜人的环境供游客休闲和娱乐。

       今天关于“上海中山公园整修”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上海中山公园整修”,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